作者👨👨👦👦:孙立坚 发布时间:2025-03-02 来源:第一财经+收藏本文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召开部分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与阿里、京东、北汽等7家企业有关负责人,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参会企业结合实际介绍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状况和存在的困难🪯,并从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公平竞争审查💁🏻♀️、企业合规指导等方面提出建议💆🏿。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定期召开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是及时回应企业关切👨👨👦👦、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市场环境的重要举措。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造成“内卷式”竞争加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我国要如何在有效防止“内卷式”竞争的同时,又能保护创新和市场竞争活力?对企业来说,自身如何防止“内卷式”竞争🐛?富达平台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第一财经邀请,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富达平台根据访谈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采访视频。
Q1
事实上🧑🏼⚖️,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您看来,造成“内卷式”竞争加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孙立坚:造成“内卷式”竞争加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分析🧭。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作为高度融入全球化的经济体,近年来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外部市场萎缩🌱😭,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导致中国出口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过去,中国的制造业产能能够满足全球需求,但随着外部市场的收缩,原本不显著的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在国内市场需求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形成了所谓的“内卷式”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战上🧛🏿♀️🫃🏿,还体现在企业对有限市场资源的争夺上。
其次,经济下行压力下,居民收入和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消费行为趋于保守。在经济繁荣时期,家庭部门更愿意进行大额消费🤱🏼,比如房地产和耐用品的购买,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债务负担加重,家庭部门更倾向于“开不了源就节流”的方式捂住钱袋子,尤其是减少大额消费支出🕺🏿。这种个人理性的行为在宏观层面上却可能形成“合成谬误”,即当所有人都减少消费时,整体需求进一步萎缩,企业业绩增长困难🤹🏽♂️,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从而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内卷式竞争。
第三,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住本地就业和税收⇾,开始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措施🫰🏽,比如通过政策红利吸引投资🙎🏿♀️,或者设置行政壁垒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有利于地方经济,但从长远来看🧍♂️,却破坏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导致企业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自由选择投资和发展方向。例如3️⃣,新能源汽车的地方目录限制、共享单车牌照的区域垄断等现象,都是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稳增长👩🏿🍼、保就业🧑🦳,对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行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态度,甚至对一些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监管滞后导致了一些低效企业甚至“僵尸企业”得以存活。这些企业依赖政府的保护或宽松的信贷环境,虽然暂时守住了一些地方的就业水平,但由于他们缺乏创新和转型的动力,反而通过低价竞争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这种现象不仅抑制了优质企业的发展空间🔃,还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严重损害市场活力和经济动能。
最后🥻,企业自身的行为模式也需要反思💄。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许多企业过度关注短期业绩和市场占有率,忽视了创新投入和长期发展。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使得企业将精力过度放在存量市场的争夺上⚛️,而不是通过创新满足市场潜在需求😬。例如,一些企业为了快速提升业绩♙,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导致市场价格体系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一些大企业通过资本无序扩张,利用资本力量抢占市场份额🚣🏽♂️,却未能构建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反而恶化了营商环境。这种“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内卷式竞争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的企业需要积极探索一种基于价值链的发展模式,通过协同发展来营造一个“共创商机、共担风险🙆🏽♀️、共享价值”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这是当前企业需要重点发力的方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过度关注市场占有率和短期盈利的发展战略,转而更多地关注时代变化和内外复杂环境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要在整个营商环境中逆势而上,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起带动社会进步👨❤️💋👨🧗♀️、提升经济活力、造福百姓的社会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需要为企业的转型提供更多支持🦹🏿♂️♤,尤其是在金融服务方面。金融机构不应只关注那些抵押品能力强的大企业或由政府信用背书的大项目📱,而应充分关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新变化和未来增长潜力。例如,春节期间“deepseek”的横空出世,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在当前生态环境中如何通过倒逼自身创新来寻求新的崛起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构建一个互相合作🏇🏿😩、创新驱动的生态体系🤱,那么中小企业摆脱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格局将有望实现质的改变。
Q2
从监管的角度,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内卷式竞争,同时又能保护创新和市场竞争的活力呢👮🏼♀️?
孙立坚👩💼:如何建立起好的有效的合理的监管框架也是解决“内卷式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首先,政府需要与时俱进,精准施策🤌🏽🧑🏽,深入了解行业的业务特点和市场动态。监管部门应当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例如,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监管应更多地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新激励;而对于传统制造业,则可能需要重点防范低价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3️⃣✊。
另外📋,监管机制的关键是要动用市场的力量,建立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可以引导企业主动遵守规则,接受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例如🚟,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同时,对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如恶性价格竞争🗼、垄断行为等💊,应加大惩罚力度,使其违规成本远高于潜在收益,不仅会抹平企业的短期利润🧜🏻♀️,还可能赔进企业过去创收的业绩🖌。这种“奖优罚劣”的机制,能够让企业在遵守规则中获得实际利益,从而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最后💆,要把监管政策的执行效果纳入到新的考核政策中。对监管者也给予正向激励反馈的制度设计能够激励监管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避免政策流于形式,确保监管政策真正落地并发挥作用。如此一来▪️,政府监管者♣️、企业乃至市场家庭部门的消费者就能多方协作共治,共同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监管的效率大大提高🈵。
Q3
此前您提到了企业产品与技术的同质化现象,这是引发“内卷式竞争”的重要因素。那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如何加以突破呢?
孙立坚:第一,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的公司治理👨🏿✈️,建立一套动态合规的机制,配合国家监管,主动将监管纳入自身业务的各个场景化终端,比如在采购审批、营销方案制定🚵🏽♂️、研发立项等全流程中🥷🏿,企业应设立合规审查机制,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符合市场规则和行业标准。这种内部治理的优化,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还能提升运营效率🧗🏻♂️,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企业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到自己的技术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未来的创新方向。同质化竞争的本质在于企业缺乏差异化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找到技术与客户需求的衔接点🚁🐰。对于未来的市场需求变化👍🏻,企业自身需要未雨绸缪去寻找创新的着力点和技术的突破点。这种前瞻性的创新策略,能够帮助企业跳出低水平竞争的泥潭,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此外👪,企业还需要转变竞争思维🍞,从单纯的“零和博弈”转向合作共赢的价值链模式♦️。传统的竞争策略往往强调替代性营销,即通过价格战或营销手段抢夺市场份额。但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策略会加剧“内卷式竞争”,破坏企业共同赖以生存的营商环境。企业都应该学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协同发展的价值链的商业模式😪🥟,通过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的业务衔接实现“共创商机、共担风险、共享未来”的目标。这种价值链的构建,不仅能够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还能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这是我们今天的企业必须学会的价值链构建和发展的战略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