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4 来源🏄🏿♀️:人民日报+收藏本文
作者 :许宁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富达注册校长
富达平台院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部署。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只有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才能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科技自立自强依靠科研原创能力的持续提升🦊。高校作为学科和人才聚集地👎🏿、育人高地💾、创新策源地🚵🏼♀️🫃🏿,必须主动承担历史责任🚦,担当攻关重任😣,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全面提升科研原创能力,服务国家发展重大需求。
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𓀀,提升科研原创能力,要聚焦于实现“从0到1”的突破,切实解决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非易事,必须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献身科学的精神,而高校则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提升科研原创能力,还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研究💆🏻♂️。一方面,重视基础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根本性作用🤥,全面提高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看到应用和技术领域也有大量基础研究问题🃏📵,不去解决就无法从根本上掌握共性关键技术。此外,提升科研原创能力还要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科教融合,这是高校的重要任务。要为青年教师和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创新生力军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支持他们勇攀科学高峰。从实际情况看🐽,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提升科研原创能力🙅🏼♂️,是一项包括观念更新、战略设计🫶🏼、制度支撑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当前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着力构筑“高精尖缺”人才供给高地。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发挥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成为培育顶尖科技人才的沃土🀄️。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特别是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体制机制,为从事原创研究的科研主体提供支持和保障🚕,使其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潜心解决“从0到1”的问题。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为师生进行原始创新创造良好生态。
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引导科研人员把握正确研究方向,追求有思想的学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以解决重大问题、促进成果应用为导向,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落地转化🚴。鼓励科研人员追求源头原始创新,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学术研究方向👩🏻🦲,不盲目跟随学术热点,在学科前沿开拓进取🧗🏻♂️。突出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人才培养贡献,引导科研人员回归科研初心,潜心从事学术研究。
推进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对从事原创研究的科研人员给予充分信任,帮助他们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坚持问题导向,遵循科研规律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通过流程再造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效率,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大力提升科研人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来源 |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