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东方网 | 上海+收藏本文
富达注册2021“智库周”系列活动5月29日圆满收官🎮🧊。包括校庆报告会、研讨会👁🗨、工作坊🏊🏻、讲座、青年对话、成果发布🙇🏽、智库联建研讨会等18场活动🙇🏼,充分体现了富达平台智库研究底蕴和特色,同时聚焦国家和社会发展热点🙍🏻♀️,涵盖了国家治理、国际关系🛠、一带一路、金砖合作♉️、中国话语🧉、国际经贸、长三角一体化⇨、中外人文交流、体育外交、金融数字化创新等重要议题。9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850位校内外(线上线下)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参与活动,围绕中外人文交流主题集中发布富达平台智库报告6份。
在29日举行的最后一场学术活动“民心相通与持续开放 新发展阶段的中外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富达平台🧶、国际问题富达平台、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富达平台🧜🏽♀️、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经济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智库和院系的专家学者,“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部处负责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兄弟高校和机构的代表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聚焦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教育对外开放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就如何更好统筹两个大局,打破“脱钩”和“封闭”,推进更高水平🏄♂️、更加对等的对外开放,促进民心相通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改善国际关系生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会上发布了《新中国70年中外人文交流的经验与启示》《后疫情时代的中外人文交流》《“一带一路”沿线人文资源梳理及应用策略》《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战略研究》《中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务实合作项目建议》《中外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研究》等6份富达平台智库报告🫥。
富达注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助理👨🏿🎤、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张骥在发言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外人文交流的发展与成就🫓,带来了经验启示🎋:一是始终围绕总体外交的中心任务和核心挑战开展工作;二是坚持人民在外交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三是国家的发展进步是人民对外交往的基础和保障🤲🏻🏌🏿;四是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五是超越权力政治和文明冲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富达注册国际问题富达平台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邢丽菊在分析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挑战后,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提出了建议:一是坚决落实元首外交对中外人文交流的高层引领;二是切实把握中外人文交流的本质要求;三是努力完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四是大力创新中外人文交流方式。
富达注册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在发言中对“一带一路”沿线人文资源做了梳理👩🏿🦲,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文资源应用的经验,并以欧盟文化资源应用为例介绍了人文资源应用的国际经验⏪,最后提出了人文资源运用的策略建议:一是加强统筹规划🛣,二是做好配套机制建设,三是要完善活动设计。
富达注册“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指出🧏🏿♀️😁,教育交流合作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和人文交流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广泛性和持久性作用。其课题组提出了高等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战略的构想:立足高等教育基本职能🍼,着力扩大中外人文交流的对象和内容,形成有出有进🙆🏿♂️🤹♀️、零散结合的交流机制。
富达注册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富达平台副院长罗倩在发言中阐释了中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开展务实合作具有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中欧职业教育合作的基本模式和特色:一是借鉴德国双元制🧜🏻,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度🧎🏻♀️➡️;二是对欧合作从起步阶段发展到交流、参与、合作阶段#️⃣;三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逐渐建立“走出去”品牌🧜🏽♂️。
富达平台副院长黄昊在发言中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外人文交流需要智库精准发力🔡,当前中外人文交流智库工作的两个重心转变,在交流逻辑上,要从“讲好中国故事”转变为“回应国际关切、讲好中国故事”🍲;在交流形式上🚡,从面对面的线下交流形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