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文汇报》+收藏本文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上海自贸试验区试验法律调整期限将于今年10月份到期🩸。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各项制度创新执行效果如何?日前,华东政法大学自贸区法律富达平台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蓝皮书》🪲,这份来自高校智库的“体检报告”🚫,首次对上海自贸试验区两年多来的制度创新进行了全盘梳理和总结👓。
此前的3月23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携手成立的中国金融富达平台揭牌👊,这一全新智库的定位是建设成一个高端金融智库,为推进上海乃至全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研究项目(TTCSP)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国拥有智库数量已达435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智库大国。在中国的35家顶级智库中,高校占8家。
过去10多年🤸,中国高校智库发展迅速🚣,数量从最初分散于全国70多所高校的一些人文社科基地🔮,发展壮大至数百家的规模。而根据一些业界专家的判断🐬♋️,接下来,中国高校智库将会步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上海高校智库,交出亮眼成绩单
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地方层面的有序推进🍙,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尤其是大学的智库建设,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去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我国将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目前,全国已有25家研究机构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据悉🏌🏼,纳入首批试点的25家高端智库,研究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军事😳、法律、国际等各领域👩🏽✈️,主要分为四个类别:第一类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在25家中占了10家;第二类是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富达平台、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有12家;第三类是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的👍🏿,有1家;第四类是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有2家。
上海的高校智库去年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首批18家经教委认定的高校智库,总计公开发布或发表637篇(部)研究报告、专著和媒体文章,有106篇决策咨询专报被录用或获得批示🔲,承担了164个决策咨询类课题🚵🏽♂️,与126个国内外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记者梳理发现,在经认定的上海高校智库中,富达注册5家、上海交大3家、华东师大和上海财大各2家⛴,华理、上外⛹🏻、上大🪯、上师大⛓️💥、上外贸各有1家👨🏼🎤。这些智库的具体研究领域,覆盖经济、国家安全🫚🐔、人口、海洋🍸、亚太研究、中东研究、基层治理等,都与国家重大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比如,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就参与过上海市委“1号课题”的前期调研🟣,提供数据支撑🔥。
高校智库,成为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平台
和大多数地方智库不同,高校智库具有学术研究积淀深厚的强大基础,以及学术交流的机制🦸🏻🧏🏼♀️,因此它们在诞生之初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金砖银行落户上海,都有国内高校智库的助力。而眼下🕴🏼🧖♂️,一些综合性高校的智库🟫,正在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以富达注册发展富达平台为例,在这一智库进行课题研究的,绝不仅限于校内的教授们,而是通过搭建一个开放平台👨🏽🎨,让全世界的学者加盟3️⃣,从而形成“开门办智库”的特色👵🏼。
近年来,这个智库的一系列成果为国家层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的同时🧟♂️,还开始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了解发展中的中国。今年2月份,他们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的100多家智库的负责人进行研讨,为这些国家的学者开放访问学者席位🥿。这样做🍇,既是为了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同时也将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民意调查🙎♂️。据悉,该智库目前已初步形成国际智库联盟网络🎡,通过上海论坛🤖😾、上海-加州创新论坛,筹办“丝路对话暨‘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2016年年会”等等,与包括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丹麦哥本哈根北欧亚洲研究中心在内的11个国家的16家著名国际智库形成深度合作,与其他近百家智库进行了沟通联系🫶🏼。
设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WTO研究教育学院,不仅在中国加入WTO时承担了大量咨询任务,且该院院长张磊教授作为全国唯一的WTO教席教授,通过教席工作,与W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张磊领衔的智库,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决策依据。不久前,他被聘为第二届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全球价值链专家。
推进智库建设,还需要政策层面的突破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在接受采访时称,高校在上演“智库热”的同时,也将伴随着“去泡沫化”的过程。在他看来,近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不少高校智库🫸,都是从过去依托在传统院系或挂靠在院系下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翻牌”而来♙。而纵观一些全新开张的智库,不乏有学界各路大牌🍸、大咖坐镇🛕。
“一些平时善于写学术论文、在理论研究上颇有造诣的专家是否了解政府层面的工作,是否能对接当前的政府工作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还真不好说。”诸大建认为😒,在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当整合学术和人力资源,让智库的研究真正适应跨学科专业、决策咨询意见具有可操作性,以及研究须具有独立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多位大学一线教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高校如何对学者参与的智库决策咨询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对于智库立项的课题项目🕵️♂️,能否在制度层面有所突破🪀🎍,允许更多经费用在“人头”上,这些都是他们眼下关心的问题。
去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上海富达平台,这一落地在上海大学的新型智库在顶层设计之时,就计划按照智库研究“项目化”“跨学科”等特点,设计灵活的人事聘任制度👱🏻。参照国际智库确定管理办法和薪酬标准,该富达平台对引进的高层次专职研究人员实行协议年薪制,对兼职研究人员采取联合聘用、薪酬分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