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绮雯 发布时间🎮🧑🏽🚀:2016-03-02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在刚刚揭晓的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名单中,获得5项提名的好莱坞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最终只斩获最佳改编剧本奖,但这并无碍这部金融题材电影获得观众们点赞,尤其是不少中国观众🛥🧍🏻,因为影片中的不少桥段大家都能够“感同身受”。这部影片在对金融问题的剖析上非常值得称道,因而其能引发的反思也是多维度的⬜️🤰。
在刚刚揭晓的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名单中🥳,获得5项提名的好莱坞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最终只斩获最佳改编剧本奖,但这并无碍这部金融题材电影获得观众们点赞😂,尤其是不少中国观众,因为影片中的不少桥段大家都能够“感同身受”。
提起《大空头》🧴,富达平台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看了两遍”🧖🏻♂️👶🏽。他坦言,第一遍看主要关注剧情,而第二遍则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去理解导演要传达的一些意图,这部影片在对金融问题的剖析上非常值得称道👨🏻🦱,因而其能引发的反思也是多维度的⬅️。
如果空头并不是元凶,那么是谁创造了灾难?
电影《大空头》取材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的同名小说,是金融危机后最著名的畅销书之一。
读过原著也看过电影🕵🏼♂️,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原著更有意思,而影片对产业链上参与者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但这似乎只是一个小切片,影片并没有从监管者的角度去反映这一大事件🌤,只能算是看待问题的一个角度而已。
在影片情节的铺陈中🛒,几组主人公都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前🟠,预测到了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迟早会发生问题,并通过做空获得了回报。
传统思维中,空头被认为是作恶者,是他们导致了市场的混乱甚至崩盘📥,然而,影片却在告诉我们:不是空头创造了危机,而是问题本身就在那里,空头只是发现了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已👏。
孙立坚谈到,经济学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告诉学生们,投机是资产价格发现的必要机制,如果没有投机👨🏽🦱🧑🏽💻,价格要么单边升、要么单边降,而正是由于投机的存在,资产能在市场中维持其应有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空头不仅不是一种恶⛱,还是一种使金融体系健康运转的要素。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有问题空头才会来“找麻烦”。由此联想到去年A股的股灾👔,在市场急剧下跌的时候,不少人都把矛头指向做空,股指期货等做空工具也被迫“断了手脚”,但之后人们发现,没了做空市场还在跌,这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
回过头来🎱,人们都弄明白了🏯,去除场外配置的高杠杆是导致15年股灾的真正原因,而导致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也正是房地产市场的去杠杆,在孙立坚看来,是美国政府和宽松货币政策制造了资产泡沫游戏,是他们放任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
此外🧚♂️,由于全球经济0️⃣、金融的失衡,使得各国资金都投向美国的债券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撑了美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风险源就是美国自身及其他市场集聚起来的那么多资金👭🏼。邵宇称🤏🏻。
金融创新的操作思路是分散风险而不是隐藏风险
当然,华尔街也难辞其咎。他们把金融搞得异常复杂⏮,各种兜兜转转之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脱节。
通常情况下🧔♀️,基础产品价格调整会影响衍生品价格,而现实中👏🏽,这样的传导是扭曲的。相信大家肯定对影片中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当美国楼市开始调整🧑🏿🏭,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但从房贷中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CDO却没有和一级市场产生联动,即价格不降反升,这令一向坚持自己判断的空头也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这也是金融市场的残酷所在,有时即使看准了方向🥩,也熬不到胜利那天💃🏻。
而华尔街真正的“恶”在于⛷,兜售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时,不把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并不了解自己购买的金融产品中究竟“打包”着什么,甚至不知道一旦出现问题后,自己所要蒙受的损失💃。“人们只看评级机构的评价来进行投资,这也是一二级市场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孙立坚说😊👲🏿,把原本应该金融机构自己承担的风险“转嫁”给毫不知情的投资者🧝🏽,而且他们能够获得的投资者回报还是非常低的,这是一种道德上的恶。
因此,在孙立坚看来🩱,08年金融危机最值得反思的是道德层面🪭。“2008年金融危机不是传统的金融危机,而是一场道德风险的危机⛵️,华尔街非常知道凶险在哪里,但对他们来说🏏,只要卖掉就和自己没关系了。而且卖得越多,卖到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地步👩🏽🎤🐷,就能倒逼央行救市。”
那么,各种金融创新、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本身有没有错🕴🏻?孙立坚认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是好的🔘,金融衍生品大多也是分散风险的产物,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监管👨🏽🍼、如何规范。
理论上来说,风险只能分散🪓🫴🏻,而不能完全规避🤚🏽,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就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为的是把分母做大,那样每个分子所需承担的风险就小了,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设计👰♀️,风险能够降低到接近于零🌇。眼下,我国正大力度推进金融创新,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就是按照分散风险的思路在操作,但切记,是分散风险而不是隐藏风险。
事实上,正是由于金融机构隐藏交易背后的风险,致使中国在金融危机前花了大价钱购买了“两房”债券,承担了高风险,这是不公平的交易🥓。
金融衍生品卷土重来,正在制造更加凶险的大空头?
影片结尾处提到💇,曾在08年金融危机时造成巨大动荡的金融衍生品正死灰复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担心市场重蹈覆辙吗🪟?
孙立坚认为,当下全球经济最大的问题出在我们只会用应对传统经济衰退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却又收不到效果,反而在金融市场上制造着一场场跌宕起伏。流动性之下,多样的金融工具都运转了起来🤏,然而只是在金融市场空转😱,没有用到为实体经济服务👩✈️,这就是问题所在🐈⬛,但这也不能说是金融工具的错🦹🏿♂️。这些流动性的“横冲直撞”确实可能正在酝酿更加凶险的大空头。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状态,投放的流动性都被卷进金融体系内部,而不是应该去的实体经济里。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值得好好思考。”孙立坚说,这种恶性循环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因为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尤其是创新创业这种高风险买卖需要金融支持。
邵宇同样认为,当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实体经济跟不上虚拟经济的脚步🥴,风险会逐渐放大👩🏽🎨。“金融创新一定要回到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上来🚵🏽♂️。”
“次贷危机”会上演中国版吗?
看完电影再看看我们身边🤷🏻♂️,像“大空头”引爆前夜那样的楼市疯狂似乎正在重现🧑🦯➡️,因此,不少人都会问,“次贷危机”会上演中国版吗🫶🏽?
“形式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孙立坚指出,对于复杂的金融产品我们不用太过忧虑🙋🏻♂️,因为目前中国的金融衍生品远不如美国发达🎤,类似电影中CDS、CDO这类产品国内并没有🦺,但也需要警惕问题的本质🤸🏼,即宽松的货币政策注入流动性🧑🚒,资金最终流到了房地产市场🙇🏻。资金堆砌起了价格,而价格效应吸引更多资金进场。
邵宇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但问题没那么严重。一方面,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杠杆没那么大,目前首付三成的总体杠杆是合理的,而美国5%甚至零首付都有过。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衍生产品没那么复杂与庞大,美国在房贷上建筑了几百倍乃至上千倍的衍生品市场,造成了极不稳定的“倒金字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还是最基本的形式🤦🏼♀️,要对金融体系造成伤害,没有那么多的传导链条💁🏼♂️。
不过👩🏻🌾,孙立坚也谈到,虽然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房贷占银行贷款比例并不高,但房贷只是一级市场,基金、信托通过影子银行也进入了房贷领域,这是银行表内不体现的,其杠杆显然更高。当买基金也可以分享房地产泡沫时🔰,问题就在那里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此时此刻观影《大空头》最大的启示或许就是🕍,我们有必要对房地产市场保持最大的警醒🤞🏼。正如影片开头引用马克·吐温的金句所言🧔🏼:让你陷入麻烦的,并不是你未知的东西,而是那些你确信无疑、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