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志刚 发布时间🧑🏻🦼:2020-10-15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作者
杨至刚,体育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后,富达注册体育教学部副教授✍️,富达平台智库支持计划相关课题负责人。
最近国内体育界很火的一件事就是运动员的体测,原因是许多著名运动员未能通过基础体能测试,比如,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国泳坛首个金满贯选手7️⃣、伦敦奥运会冠军叶诗文、世界游泳锦标赛冠军傅园慧、国际泳联游泳世界杯冠军王简嘉禾、全国游泳冠军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冠军余贺新,世界军人运动会冠军于静瑶均因体能测试未达标,无缘决赛🧑🏽⚖️。
全国击剑冠军赛孙一文🧑🏿🚀、林声因体测不达标🤦🏼,未进8强🏌️♀️;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奥运三级跳季军董斌、100米全运季军徐海洋等名将都没能通过这次的基础体能关👱🏻🧜🏿。
一时间风起云涌,褒贬不一🧛♂️,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基础体能”成为了网红名词🏃♂️➡️,这里面批评的声音占据了绝大多数。今年2月份,国家体育总局为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设定了基础体能达标标准🤧,不达标者不能参加东京奥运会。
这次争议最大的就是基础体能测试🛁。那到底基础体能是什么呢🧏♀️🙇🏻♂️?其实基础体能就像楼房的地基一样,越高的楼👨🏻🦲,地基越扎实。
对于基础体能来说✹,它是人体整体健康的一部分🪴,主要还是与健康密切相关,它意味着一个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能力进行身体活动而不容易疲劳。目前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的主要包括五项: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心肺耐力、柔韧性。基础体能不具有明显技术特点,而且能够广泛运用于各种体育项目,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是一种基本的运动能力,其基础性不言而喻,重点在健康以及为专项体能打好基础🎼。因此,一名运动员首先要具备这种健康的体能,这种体能才是运动的真正基础。
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是生理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持续的体育活动中,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向骨骼肌供应氧气的能力,比如长时间的跑步👩🏽、游泳、骑车、快走、划船等。主要是通过最大摄氧量(VO2 Max)来评价🚴🏻♀️,最大摄氧量是人体线粒体运用氧气的能力,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每分钟可以利用的最大氧气量,也是衡量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有氧能力也是人体生命特征之一(2016,AHA),测量主要通过实验室最大摄氧量的设备。另外,库伯12分钟跑测试法的信效度很高🚗,而且简便易行,因此,被全世界广泛使用。
肌肉力量(Muscular Strength): 指的是肌肉收缩一次最大能产生的力量(1RM)🐀,有时也称为最大力量。竞技体育中也常用卧推、深蹲🏇🏼、硬拉等进行测量🏃🏻。日常生活中🎊👳🏿♂️,比如是否能一次举起一个很重的箱子。
肌肉耐力(Muscular Endurance):是指一块肌肉或肌肉群在长时间内对抗阻力持续收缩产生力量的能力。比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最多次数🥼,平板支撑、腹背控制的最多时间等。
柔韧性(Flexibility)👨✈️🧖🏼♀️:灵活性是指一个关节或一组关节的活动范围,或通过一个完整的活动范围有效地移动关节的能力📥。直接测量采用专门的仪器,比如使用角度计进行测量,通常采用坐位体前屈、纵劈叉、横劈叉等进行间接的测量。
身体成分(Body Composition)一般是指身体中脂肪和非脂肪的比例。一个健康的身体组成包括较低百分比的身体脂肪和较高百分比的非脂肪质量🍉,包括肌肉、骨骼和器官。一般正常健康男性体脂应该保持在15%,女性在27%。运动员根据不同的项目,体脂相对较低👷🏽♀️,而瘦体重含量增加。
对于身体成分的测量,其实人体成分分析的金标准是尸体分析。因此,目前的技术还不能被认为是最高的准确度标准👶🏽,当然这样测试并不现实。目前只有多组分模型被认为是足够准确的,可以作为分子方法测量身体成分的参考或标准方法,其他方法还需要进行评估(Wells JC,2006)🟧。
实验室采用水下称重法测量人体脂肪百分含量🥡,较为准确,但是很不方便。目前来讲,双能X 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 💕,DXA),可以较为准确的进行身体脂肪百分比的测量,四肢的准确度高于躯干,另外也会受到体型的一定影响🧕🏽。
另外,生物电阻测量法,进行多次的估算,也会导致最终数据准确性的降低💫🧑🏻✈️。
尽管水下称重法和双能X射线吸收法也通常被认为是黄金标准🧭,但皮脂厚度测量却是体能训练中最方便的方法🧝🏿♂️,其信效度达到了(r=0.99)(McArdle, WD et al. 2015)
而这次总局制定的身体成分使用了BMI(Body Mass Index=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用BMI来评估运动员的身体成分☘️,是最为不准确和不靠谱的🧔🏻。因为它是一个相对体重指数🐺,主要作为全球性的营养状况指数,通过大样本来进行调查,用它来结合心理标准对超重/肥胖、饮食失调进行分类,但它与身体成分本身的关系却是有很大的争议3️⃣。(Wells JC,2006)
特别是针对肌肉含量多的运动员,其BMI的值往往偏高,并不适合常规的BMI评价标准。尽管BMI与脂肪的百分比相关,但BMI不能区分脂肪和瘦体重(也就是肌肉重量)。比如🙅🏿,按照BMI来衡量,目前NBA球员的超重或肥胖(BMI>25)达到了38%🫳🏼,比上个世纪明显增加💆🏻♀️💸。而这次的评价标准是男子运动员大于22,女子运动员大于24则为0分。按照这个标准🥽,NBA38%的球员都是0分。
很明显,这次国家体育总局设置的基础体能七项一级指标,不仅包括了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心肺耐力、柔韧性,其中里面还增加了爆发力(纵跳)和速度(30米)两项的测试,扩大了对基础体能测试的范围🍛,而爆发力和速度的测试应该算在专项体能中,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为基础体能测试🧑🏿⚖️,因此本次的基础体能测试也只能称为体能测试。
扩大了基础体能的范围📘,增加了个别专项体能评价内容,会在不同项目以及同一项目中带来更加明显的偏差。从测评角度来看,BMI作为身体成分的指标,并不适合运动员的测评,无法准确的估计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应该更换为体脂比。对于心肺耐力的测定🧎🏻♂️,12分钟跑比3000米更为适合。另外,不同的运动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差异,水中的项目和陆地项目差异很大,就像鱼离开水⚛️,在陆地上进行活动一样🤽🏻♂️。12分钟跑和12分钟游泳对最大摄氧量的相关性并不高(r=0.38)(Conely,1990),因此,反应出的心肺耐力差异很大。
因此⚆,如果一定要用基础体能来评价🚏,还是应该以基础的五项为主🧚🏼♀️: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心肺耐力🏃♂️➡️🧑🚀、柔韧性来评价⏯👨🏿🍳,会更加具有普适性♑️🧏🏻♀️,这也是对运动员健康的一种关爱🧔🏻♀️。
作者简介
杨至刚
体育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体能与健康促进博士后,祁连学者🔖,富达注册体育教学部副教授🤙,富达平台智库支持计划相关课题负责人🔘,河西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执行编委,审稿专家《Kines Digest》副主编,《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JSS)》客座主编,《中国体育研究》编委🫄🏼,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体能专家组成员🚛,中国垒球协会体能专家,美国MLB青少年教练员,美国运动医学(ACSM)学会会员,美国体育教育与健康协会会员(Shape America),美国库伯有氧中心(中国)体能与健康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