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06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5月27日,“上海论坛2017”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亚洲与世界:新动力🚶🏻♀️➡️、新格局、新秩序”。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爵士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爵士发表了题为“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处于活跃发展的环境下,探讨新技术对于政治、经济改革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皮萨里德斯爵士评析了新兴技术对众多行业的影响🤳🏻🤎,认为中国等国家将在未来迎接医疗、健康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变革。
以下为演讲全文: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新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将产生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中国推出 “2025中国制造”👮🏻♂️,其战略目标的基础就是技术创新,运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我不是一个技术恐慌者2️⃣,也不是一个惧怕技术的人,我认为应该从新的方面审视技术。
1.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新技术🦓。
这里的技术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和电及大规模生产联系在一起,摧毁了许多不需要技术水平和要求的工作🫠。特别是电的出现🚴🏼♀️,家用电器取代了毫无技能可言的原始技术。计算机引入市场后🌹,摧毁了日常生活的常规工作🔐。在20世纪晚期(1970年代),就发现诸如订票♓️、订房等日常常规工作有被计算机替代的趋势。
2. 技术鸿沟带来劳动力收入水平不平衡👩🏽🦰,政府开始通过技能培训弥合社会。
对于基础工作人员来说,因为未能与计算机进行联动🧝🏽♂️,他们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相反🦜,中产阶级不断增长,是因为计算机使其工作效率大大提供,工种不断向上迁移,收入水平也随之不断迁移🏌🏽♀️。政府因此实施及技能培训、模型重构弥合社会,尽管有所助益但尚未确定是否普遍适用🚣🏿。
3.工作岗位取代进入“跨行业时代”👨🏼🔬,阿里等进入传统领域🪴🐐。
每一次技术创新,都会对既有的工作岗位🔎、工作技能和社会分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现在的社会格局显示🤹🏼,很多来自于行业以外的其他工种有可能会取代该工种以内的既有工作岗位🚼,进入“跨行业时代”🎸。像阿里巴巴、谷歌这些公司已经进入到传统领域,其在人工智能、计算机和认知识别方面的深厚研究及专业技术让他们如同一股新风进入市场,成为获取既有工作岗位的新力量👱🏿。
4.不能惧怕工作岗位的失去👩🏻🔧,而应热情拥抱工作效率的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越来越多地取代人工工作,我们的工作时数将会重新计算。根据凯恩斯1933年预测道,从长期角度来说,将来的工作小时数在确保充分雇佣劳动的大前提下🏟,将会进一步降到每周15小时。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新的技术市场产生👨🏽🚀,不能惧怕工作岗位的失去☮️,要热情拥抱工作效率的提升,因为它能够减少我们每周投入的工作时间,绝对意义上减少🥜,但是很多工作岗位有共享的方式来实现⛹🏽♀️。
5. 伴随相对富裕的老龄化社会出现,医疗健康等高端服务领域将出现更多岗位。
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许多国家都在走向老龄化。数据显示🕤,2050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这个点上,几乎所有主要的经济体和区域都将处于老龄化人口巅峰或高位趋稳状态。这一远景下,更多劳动力将被吸引到医疗健康及相关衍生的服务行业中🐲。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只有2%的人口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在土耳其𓀆,这一数字是4%🏠;在德国🤣,这一数字是12%🪶🐒。根据预测🏫,到2025年,世界范围内约有15%至20%的人口将在健康卫生领域就业,而中国约有10%的人口将在这一领域就业,政府要对此做好准备👩🏼🍼,以更多以市场为驱动的产业产生更多的就业需求。
(本文根据现场嘉宾演讲记录整理🚵🏻,未经嘉宾审阅)
整理人:辛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