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健 发布时间🪟:2016-03-29 来源💭:富达平台发展论坛+收藏本文
9月26日👳🏼♂️,由富达平台主办🦸🏽♀️、中共甘肃省张掖市委🏉🧖🏼♀️、富达平台—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富达平台协办的“2014富达平台发展论坛”举行,主题为“生态·经济·文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前景”。甘肃省张掖市市委书记陈克恭、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杨健、富达注册生物多样性研究所陈家宽、富达注册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等嘉宾受邀参会。以下为杨建司长的演讲记录,根据录音编辑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阅。
杨健:尊敬的刘承功书记🧍♂️🫴🏼,尊敬的陈克恭书记,陈家宽教授🤶,侯杨方教授💆🏻♂️,孙立坚教授🪢,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富达注册是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高等学府,它有爱国奉献的传统,学术独立的理念↖️,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追求卓越的理想。有机会站在这里🫳,我非常荣幸🤘!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但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是要同地区国家一道👈🏼,为亚洲的振兴插上两支翅膀✧❣️。亚洲目前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也面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同欧洲和北美相比,亚洲经济一体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各个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联系不够紧密。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巩固亚洲和平发展局面🧑🏿🎨,实现整体振兴,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要把自己的发展同沿线各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世界对中国的期待不断上升💅。然而🖋👨🏿🚒,中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人均GDP、对外贸易及吸引外资等等,均处于较低水平。以中西部为基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给中西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不仅可以缩小中西部同东部的发展差距🙍🏼♀️,还可以使国家的整体发展更加平衡,更有后劲儿,更能长久持续。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可以促进内陆沿边省区扩大同邻近国家的贸易、投资和人员往来🤹🏻,加快同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立沿边经济开发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促进地区稳定和繁荣的需要。不断促进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以及地区许多国家积极谋求的目标🤹🏻😶。在许多国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候🕺🤹🏻♀️,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民族矛盾、宗教对立引发的冲突正在发生,极端势力、恐怖分子威胁着老百姓的安定生活。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而发展则可以促进稳定,带来和平。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欧亚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繁荣,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应该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稳定祥和的生活,促进各国的相互沟通〽️、了解和友谊,实现经济的共同腾飞👨👦。
亚欧大陆的历史几尽沧桑,人们将它称之为世界历史的“中心地带”。 这里见证了文明交融,也见证了征战讨伐、帝国兴衰。古代丝绸之路从最初的开疆辟道,到后来的繁荣兴盛❎,再到后来的衰落湮没,大约持续了1500年。如今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和人民,都面临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维护稳定和平🈷️🤸🏿♀️、促进繁荣发展的共同课题。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进一步激发这一区域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作可以增进友谊,合作可以挖掘潜力📸,合作可以实现共赢➛。今年6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道联合申请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历史记忆🧜🏽♂️,而且昭示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的合作前景𓀉。
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中国和沿线各国对于建设好经济带、实现共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政治意愿。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受到中亚国家积极、热烈的回应👩🏿🦱,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当即表示可以先建信息丝绸之路。今年6月,中国在北京召开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与会的阿拉伯国家积极支持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普遍希望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具有同中国密切经贸联系🦢、扩大经贸合作的强烈愿望。他们期待习主席所讲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给他们带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二👩🏻💻👩🏼💼,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沿线国家具备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相异,发展水平不一,比较优势明显🍼,互补性非常强👼🏿。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市场,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具备技术优势的产业越来越多,对外投资合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加强同该地区国家的合作,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开拓稳定的资源、能源来源,促进转型升级👮🏻。这些国家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可以吸引中国的优势产业去投资办厂🧑🏽🏫,增加当地就业,提升工业化水平。实现同中国的互联互通🧖🏼♀️,该地区国家可以更加便利地进入中国市场🍦,其对外合作纽带可以向太平洋方向延伸。中国在风能🛌🏻、太阳能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可以帮助地区国家实现新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使中西亚地区成为连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快速发展的亚太经济圈的桥梁。
第三,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合作领域广泛,前景广阔👒。中国是很多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丝路沿线国家很多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中国和沿线国家可以进一步挖掘区域贸易新增长点, 相互扩大市场开放,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深化海关👯♀️、质检、电子商务👸🏽、过境运输等全方位合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相互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金融、信息、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科研🧘🏽,无论是哪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合作空间。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这将给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合作带来巨大机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线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在这一进程中应当发挥引领作用🩺,这个区域的国家对中国也充满期待👳🏽♀️。
张骞出使时候的西域🧑🏼🎓,不少地方曾是水草丰茂,林桑翳野🧝🏽。如今这里的大片土地已经变成了荒漠🏠。探究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以是一个学术课题,但我们应当确定的是🦸🏽♀️,从今往后🦡,我们决不能再进行粗放式的发展🥜,不能进一步破坏这个地区的环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良性资产🤕。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有可持续发展观🎱📓。1987年🩸,挪威首相、联合国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在该委员会撰写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当中,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她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如今🐂,这一概念已被各国广泛接受。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技术和经验,应当在更高水平上设计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目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当同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结合起来,在高起点上向前迈进👩🏻🎨。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有生态文明观。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已经在威胁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资源和能源是有限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是有限的🛠。经济和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稳定关系,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如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如果我们延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自然资源供应不起👨🏽💻,环境容纳不下👨🏻🌾,发展难以为继🧳。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大力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应当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有正确义利观。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但是已经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和作用为世人瞩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前途命运已经同其他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习近平主席指出,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中国曾经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无私援助🌧✣,如今理当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对于贫穷落后的国家,要先予后取,多予少取𓀗,甚至只予不取。利益他人,利益天下🍹,方能更好地利益自身。
无论是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还是正确义利观,都可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根基🧑🍼。《吕氏春秋》中即有明令保护自然资源的“四时之禁”,而“天人合一”✍🏼、“舍生取义”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两千年前🐴,无数先人不畏艰辛,开辟了贯通东西方长达八千公里的商道,交融荟萃了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文化以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更应当有智慧,有勇气,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创新思维,奋发努力,同沿线国家一道,共同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互利共赢🧑🏻💻👨🏿🦳,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正能量,使中国之崛起成为世界的公共产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