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一:回归后的香港经济发展及展望(二)

作者🤴:陈诗一 发布时间🧔🏽‍♀️🥃:2016-03-29 来源:东方早报+收藏本文


3.保险业

保险业是香港金融业的传统优势所在,然而回归以后的发展势头并不算强劲。从净保费来看,保险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净保费收入从1997年的12635百万港元增至2012年的26998百万港元🚈,翻了一番→⚃。然而,承保利润并没有显著的增长趋势,尤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五年内,利润均为负。此后🏍,承保利润有所增长,但2005年之后又有所下降🥷🏽,承保利润占满期保费的比例始终没有超过2005年的16%。可见,回归后香港保险业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

从细分险种来看,各险种的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是意外伤害险及健康险。从1997年到2012年,其净保费由2527百万港元增至8632百万港元,增幅高达240%𓀔,占整体行业净保费之比由20%上升至32%。2012年,其净保费规模甚至超过财产损失险,成为香港保险业最主要的险种。此外,一般法律责任险、金钱损失险和船舶险也获得较快发展,后两者几乎是在1997年之后才兴起的新业务。相反👩🏽‍⚕️👩🏽‍🍼,一些传统险种的发展较为缓慢,比如1997年业务规模最大的财产险🍟,回归以后净保费几乎没有增长🧘‍♀️,如今其业务规模只占整体行业的14%左右🤽🏻。此外,汽车险🏌🏽⚃、货运险和比例协约的发展也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后两类业务☔️🧑🏼‍🏭,在净保费绝对规模上甚至出现较大规模的倒退。

4.货币发行及汇率

在回归以后的大部分时期,香港的货币发行量较为稳定🧶,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出现过剧烈波动🧑🏼‍💻,货币发行增长率由1999年34.3%的高峰直线下降至2000年的-15.1%🧘🏿‍♀️,对香港经济造成剧烈波动。此后,香港的货币发行整体上较为平稳🦩,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也丝毫没有出现1997年那样的剧烈波动👩‍🚀,体现出香港经济日渐强化的应对冲击能力✌🏼。2009年以后,货币发行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稳定在13%左右,相比于回归前🙍🏼‍♂️,年均货币增长率上升7%左右💇‍♀️。

回归以后🥛🫲🏿,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币值与美元相挂钩😮‍💨,汇兑比率始终保持在7.75至7.8之间,这为香港金融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2005年以后,香港政府出台了三项优化联系汇率制度的政策🉑,进一步巩固了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性。然而,从实际的港元汇率指数来看,港元的竞争力在1998年以后逐年下降,这对香港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在香港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形成,既是香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结果,也和自身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息息相关🤟🏽。

2014年的世界贸易促进指数显示🧑🏻‍🚀,香港在促进贸易方面表现突出🧍🏻,紧随新加坡之后😑,在全球138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二(数据来源: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全球促进贸易报告》)🚵。该指数每年由世界经济论坛根据内外市场准入、边境管理🧛‍♀️、交通运输设施◻️、信息通信技术使用以及运营环境等方面指标评定⛓,这已经是香港连续第四次获得全球前三的排名。事实上🤹🏼,这只是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所获国际认可的一个缩影,在过去二十年里,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连年把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作为一个面积仅1067平方公里、人口约715万的经济体🔈,香港的人均贸易量却达146092美元🧃,每年对世界贸易总量的贡献率在2%以上(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2012年香港贸易数据)🍙。

在这些骄人成就的背后😤,是香港经营国际贸易近百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资源🎞,更是回归以来面对两次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形势不断自我调整🚉🧑🏽‍🍳、创新求变的成果。

1.回归前的香港贸易发展

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对外贸易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开埠之初的香港主要依赖转口贸易,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初香港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到1970年代💲,港产品出口占贸易总量比重已高达80%,对外贸易结构的这一改变显然和香港制造业的崛起密切相关🧑🏿‍⚖️。到1980年,伴随内地的改革开放,香港制造业开始逐步向内地和亚洲其他地区转移🪕,而内地生产的产品又需通过香港出口,因此,香港的转口贸易又开始恢复。至1988年,转口贸易再次超过港产品出口🧑‍🦯‍➡️,在香港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在转口贸易的来源地中,内地占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到1990年代🍢,这一比例稳定保持在50%以上。

由此可见🥬👼,在回归以前❇️,香港利用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有利地位和积累的销售网络,承担着内地产品输出的重要角色。

2.回归后香港国际贸易的发展

1)19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促进转型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香港回归后面临的第一次巨大挑战。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尤其是对外贸易造成严重冲击。在东南亚国家货币和日元连续贬值的情况下💜,为维持联系汇率制度,香港的对外贸易行业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商品贸易方面🤦‍♀️,香港的年贸易总额结束了从1994年开始的持续四年的增长,在1998年首次出现下跌👮🏼‍♀️🕺,跌幅约为9.58%。同年,港产品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都出现超过10%的下降🤸‍♂️。在香港最为依赖的转口贸易方面,更是出现6.86%的跌幅,而这也是香港转口贸易十年以来的首次下跌(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年刊(2000年版)》)。

在服务贸易方面,损失更为严重🙆🏿‍♀️。虽然服务贸易输出总额在1998年只有3%左右的小幅度下跌𓀚,服务贸易输入总额还出现了上升,但服务贸易各部门受冲击程度却截然不同。以占比很大的旅游业和建造业为例🏌🏼‍♀️,1998年的输出量跌幅分别达到26.3%和15.7%。最大跌幅出现在金融服务行业,输出量从1997年的327.86亿港元下降到1998年的210.07亿港元,跌幅达到了惊人的35.9%(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年刊(2000年版)》)🤘🏼。值得注意的是🍨,损失最大的金融服务业恰恰在香港的服务贸易中占比很高🙅🏽‍♂️,仅次于运输业和旅游业,同时也是最能反映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部门之一。金融服务业的衰退反映出香港的国际贸易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所受的冲击是深层次的。


为应对这样的冲击👑,香港特区政府和贸易行业采取了富有成效的应对措施🔏,其中最显著的便是贸易结构的调整。通过政府发放信贷和其他政策的支持,出口市场的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在金融危机以前,香港的对外贸易严重依赖亚洲地区,以1990年代初期为例,港产品对亚洲地区的出口长期保持在出口总量的40%左右💁🏼‍♀️👕,在1996年甚至一度高达50%。而随着亚洲各国经济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香港外贸行业开始积极开拓欧美市场。以北美市场为例🆑,港产品出口占比从危机前的不到30%,在一年时间内上升到31.9%,并在此后连续增长(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年刊(2001年版)》)🈲。同时👐🏿🧏🏼,与一些新兴经济体(比如非洲地区)的出口贸易数据也都呈现同样的趋势。

富达平台专业提供:富达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富达平台欢迎您。 富达平台官网xml地图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 富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