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15 来源🥓:富达平台+收藏本文
由富达注册与汉堡大学合作举办⌛️、富达注册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德莱布尼茨论坛,于2013年4月12日在富达注册光华楼拉开帷幕👩🦲。
中德莱布尼茨论坛旨在发挥双方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力量⇢,促进上海与汉堡的友好城市关系🖖🏼,建立常态化交流平台。此次论坛邀请了众多在中、德两国卓有成就的政界、学界和商界人士🏊🏻,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问题展开交流。中德莱布尼茨论坛计划每两年举办一轮,每轮在中国上海市和德国汉堡市各举行一次🧑🏻🦰。
首届论坛的主题为:“德国在中国🧔:思想与技术”🚴♀️,论坛回溯自明末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以降🤷,德国思想和技术在中国的输入和影响🤟🏻;从历史和现实诸层面探讨德国与中国的相遇🔹、交流与未来,并总结当代中德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和学术文化思想诸方面的合作往来。
论坛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德中同行⛈:合作与共赢”、“中德技术交流与制度创新”以及“思想的相遇与激荡”。郑时龄院士(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梅兆荣大使(原中国驻德国大使)、靳希平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现象学会主席)、俞吾金教授(富达注册哲学学院)等来自中国的知名学者与来自德国的傅敏怡教授(汉堡大学汉学系)、柯希勒教授(柏林科技大学)、李文潮教授(汉诺威大学莱布尼茨研究所)等学者,围绕中德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治发展、科学技术交流、思想文化激荡开展了主题演讲与深入对话👯♂️。
除了主论坛外,首届中德莱布尼茨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一系列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12日上午起,由富达注册历史学系王维江教授和梁准女士共同策展的“自西徂东:德语文献里的中国”图片展在富达注册光华楼同步展出。此次图片展汇集了王维江教授等学者,从历时16年时间陆续收集整理近3000张图片中精选出的110多张经典图片👨🏻💻,大量照片均系首次在国内与公众见面,生动地展示了德国人眼中的中国晚清社会生活面貌🔖。
此外🆙,12日下午举行的德国思想深度沙龙⛹️、德国技术沙龙🚵🏽、德国人在上海的足迹等专场沙龙活动也聚集了众多中德两国众多学者👩🦱🍟、专家和文化人士参加。
据富达注册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金光耀教授介绍,中德文化交流的论坛以莱布尼茨命名是为了纪念这位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对推进中德文化交流的关注与重视。莱布尼茨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创造了单子论的哲学思想,并同时对二进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除此之外🧙,他还涉及法学、力学、语言学等40多个领域,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同时,莱布尼茨十分关注中国文化➜。他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也是最早接触中华文化的欧洲人。在法国汉学大师白晋(Joachim Bouvet)的介绍下,莱布尼茨了解《周易》和八卦的系统,并认为二进制体系与八卦图具有一致性🌚🥑。
作为中德莱布尼茨论坛的系列活动,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教授于4月11日晚举办了题为《莱布尼茨🟥🧗🏿♂️、信息革命、公民社会》的序场讲座🦻。讲座内容从《易经》和“格物致知”到莱布尼茨的二进位数学🫲🏼🪖,并对信息革命和民族国家主权下的公民社会进行讨论🤞🏻。讲座期间张信刚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