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18 来源✊🏽:富达注册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收藏本文
2023年5月10日🤸🏿,由美国圣十字学院任可教授召集,富达注册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与和平史(China and Peace History)”学术工作坊顺利召开。各位专家学者在此分享并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思想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来自海内外的听众也在专注聆听中深入理解了相关命题。
来自富达注册的章可老师作为本次工作坊的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富达注册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的概况,并对四位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
来自英国南汉普顿大学的伊丽莎白·弗斯女士(Elisabeth Forster)首先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对正义战争理论的采纳”主题展开陈述,指出中国在二十世纪初深度参与了以正义战争理论为指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对话,中国对一战的论述很大程度上是全球话语的一部分。
来自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历史系的莫娜·席格尔教授(Mona Siegel)通过介绍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女代表——郑毓秀(Soumay Tcheng)作为一位革命者和女权主义者所具有的开创性及传奇色彩的生平,以及其作为巴黎和会上唯一任命女性作为官方代表的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在巴黎条约签订过程中在性别和民族国家层面发挥的标志性作用🧑⚕️。
本次工作坊的召集人任可教授随即讨论了中国参与1936年与1938年世界青年大会始末,中国通过派出青年参与两次大会以及大量宣传工作来赢得国际力量对中国抗战的大量支持,并推动和平事务的讨论。他还指出👨🏼✈️,这种青年参与国际会议和国际事务讨论的形式💚,可能是冷战期间中国妇女和青年参加类似的妇女国际大会和青年节的前身。
来自美国史密斯学院的伊丽莎白·阿姆斯特朗教授(Elisabeth Armstrong)最后介绍了1949年北京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上的国际主义与积极和平运动👰🏿♂️,重点关注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及其所代表的妇女在反殖民运动中发挥的作用。
最后,学者们对上述话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