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丽菊 发布时间🔙:2023-03-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收藏本文
3月15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2021年9月提出“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4月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这一倡议一经提出,就引发国际社会积极反响。
全球文明倡议的内容主要包括: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一倡议的整体内容涵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对文明交流互鉴一以贯之的方针政策。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从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到2019年5月中国主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及一系列先后建立的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无一例外彰显了中国政府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基础。习近平主席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虽有差异👩🏼🔬,但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平等共存。不同的文明都承载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明标准,一种文明不应该用自己的尺度来衡量或者强加于他者,任何试图用强制性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无异于削足适履,都会给世界文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承认文明的平等性而予以尊重,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尊重文明就意味着🍴,尊重文明产生的土壤及其独特性,尊重文明创造的主体及其思维方式,尊重文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尊重文明在现在和将来产生影响的合理性和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深刻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世界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尤其要克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等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指引🙌🏻。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虽然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是一致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切实回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和共同诉求🏃♀️,为国际社会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提供了可信的价值纽带💁♂️,画出了不同文明的价值同心圆💮。全球文明倡议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指引下🧘🏿♂️,倡导各国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来理解各种文明对价值内涵的不同认识🕺🏻,倡导发达国家不以文明优越自居🥝、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不将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价值理念强加于人。只有这样,世界各国才能消除国际交往中各种现实的文化壁垒,才能共同打破阻碍人文交流的精神隔阂,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百花齐放的宏阔图景🗡。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源泉。文明交流互鉴既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古希腊的神庙建筑离不开古巴比伦、古埃及等文明的启迪。开始于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融合了古希腊🏇🏿、罗马和印度的文化,为西欧文艺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极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借鉴。新时代的文明交流互鉴既要发挥本国珍贵的历史资源🧑🏽🎤,又要引进和吸纳他国优秀文化;既要对自身传统文化加以维护和继承,又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要避免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遗失,又要运用现代的高科技创新手段来激发活力,实现传统文化走出去之传播方式的创新👩🏿⚕️,增添文明发展的动力之源。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路径方法。习近平主席指出,“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加强中外人文交流,这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人文交流以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平等互鉴🍆、开放包容等多重原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相比,它更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先导性和持久性的特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国际社会各种“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不和谐论调,不仅中国自身需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世界各国也需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方式,广泛进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增进理解信任🪜,消弭隔阂冲突🫷🏻,促进民心相通🧿,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与危机交织叠加💃🏽👷,各种文化思潮激流涌荡,意识形态冲突此起彼伏,人类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虽提出了“文明的冲突”,但同时也明确指出,“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考克斯也认为,“人类的未来有多重选择💮,当不同的文明需要共存时🥖,如何相互理解将成为维护世界秩序的首要问题”🧖🏼♂️。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以文明交流互鉴取代文明隔阂冲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符合人类和平发展的愿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激荡的关键时刻,对维护全球治理秩序😚🤧、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实现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促进者🪳。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必将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富达注册国际问题富达平台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