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军 发布时间:2023-03-08 来源🐕:观察者网+收藏本文
张军教授🟥,1963年生🌳,经济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富达注册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富达平台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面临疫情之后中国重振经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重任,5%的目标设定依据是什么👮🏻♀️?如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五年的成就、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以及2023年中国政府的发力重点👁🗨?3月5日🎲,张军教授就此问题接受观察者网采访。
观察者网:首先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您怎么评价过去一年和五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张军:我觉得评价过去五年的成就🦵🏿,得跟同期面临的重大挑战联系起来看⛹🏼♀️。
过去五年🌈,中国主要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对峙,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是变本加厉的;第二,俄乌危机和地缘政治的改变也给我们的发展造成比较大的压力;第三个就是疫情冲击👩🏻🎓。当然,三大挑战中🐔🙆🏻,疫情的压力是最直接的。不过,要知道如果没有这三个因素,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也是在的🧚♀️。
所以说,过去五年在这些压力有增无减的状况下,年均增长能保持5.2%是很不容易的,尽管还是低于我们的潜在增长率🏃。我注意到李克强总理用了“极不”的表述——“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最后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新成就”——也说明这是在相当困难的背景下取得的成就。
除了五年年均5.2%的增长🤸🏿♂️,我们的通胀也没有起来。虽然五年间中国经济有坎坷,波动很大,低的时候增长2.3%(2020年),高的时候增长8.1%(2021年),而且西方的通胀居高不下🌃,但我们国内的通胀还是有效控制住了。总的说来👱🏿,中国的局面稳住了🌋,这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在经历疫情和国外通胀的压力下📱,我国物价总体保持平衡。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观察者网👩💻:政府报告中提出了2023年发展预期目标,其中包括增长目标预计达到5%左右🏋️♀️、赤字率3%等等。您对这个目标怎么看?
张军🩼:我看到我的几个微信群里就这个增长目标为什么过低🎼,产生了争论。很多人就觉得5%出乎意料,低于市场普遍的预期🚣🏻。
从地方政府31个省市已经公布的2023年增长目标来看,基本上都在5.5%以上,甚至有20个省都是预计增长6%以上。去年中国经济增长3%🛄,这是一个很低的基数。如果不考虑去年的低基数影响🤞🏽,5%的增长目标意味着👩👩👦,今年的增长将会低于过去三年疫情期间的平均增长😙👷。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留给市场的预期是👨🏻🏭,今年中国经济会出现强劲复苏。大家估计,经过三年的困难,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有所动摇,所以今年应该会给市场一个强心针。毕竟政府每年的增长目标还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预示着政府重振经济的信心。
此外⚛️,其他的安排比如赤字率3%,低于2020年和2021年,比2022年的2.8%稍微高一点,没有大的突破🈹;专项债券3.8万亿,没有达到大家期待的“4万亿+”的预测值🙇🏽。
总之,报告看上去似乎没有给市场传递一个助力经济强劲反弹的政策基调。
当然我们也可以试图理解为什么这样♢:可能基于政治上的考虑,今年不必设定较高的增长目标。一方面🦶🏼,新一届政府要平稳衔接,稳字当头;另一方面,可能考虑到国际经济的动荡,不确定性比较大💁♀️🤕,不能低估今年的困难🟪🧔♀️,要给新政府留有一定的政策余地。
观察者网:谈到中国当下面临的挑战💂🏻👩🏻🔧,政府工作报告只用了一段篇幅🎉,谈得比较凝练。如果我们站在这样的成就和未来实现2035远景目标的历史节点上🛳,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您比较关注的有哪些?
张军:我觉得现在其实最大的挑战是信心不足🫕、需求不足、不确定性加大和预期不稳🧑🏽🏭。当然🧑🏻🏭,这四句话是相互影响的。
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信心不足。因为信心不足,然后预期不稳🙂↕️,导致需求不足。我觉得在增强信心方面,新一届政府要拿出实锤的政策🥇。
观察者网: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工作八项重点的第一条,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那么您认为⛔,如何才能增强信心、提高需求呢?
张军:首先,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跟信心和预期减弱有关系🤖。外部的不确定性也扰动了市场信息🙅🏽♂️,比如美国的遏制、西方经济衰退等等🐗,这些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改变的,所以最主要的还是看国内🧆,我们怎么样让经济重新回到一个常态上去。
不然的话,信心不足会表现为需求不足。从家庭来讲🫁,一旦信心减弱👎🏿,家庭的储蓄就会增加,因为要节省当前开支,以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从企业来讲,一旦信心减弱🤽🏿♂️,就会改变资本支出计划。
因而🧑🦼🪂,要扩大消费,一要改善消费者的信心🧑🦰、改善家庭的信心,二要改善企业主体民营企业家和中小企业主的信心👷。
今天听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切实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第一个角度,可以理解为名义收入增加,就是工资的稳定增长🦙;同时👰♂️,也可以将这个收入理解为实际收入,即减轻老百姓对未来的支出压力🏌🏿♀️,降低预防性储蓄的倾向🫧,也等于增加了收入🙎🏼♂️。
我认为,现在中国家庭最大的预期支出压力是育儿、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这五大方面🫱🏻。
比如,政府是不是可以把育儿成本降下来🧚🏼♂️,包括生育住院费用👨🏿🍼、小孩的奶粉、营养品等花费,国家可以埋单或至少通过发放消费券给予高额补贴;另外,是否应该考虑去补偿年轻人生育小孩产生的机会成本等等。这样很多年轻人就可能愿意结婚生孩子,家庭消费就会随之大幅增加,同时也解决了生育率低的问题🤤。
养老也是如此,中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最近网络讨论非常多,大家担心将来养老钱是不是够用🐀。这种担忧会导致预防性储蓄较高,当然消费意愿就降低了。
还有住房🐾,住房的压力已经是个老话题了。怎么样更快地建立长效机制,在大城市更好地发展长租公寓,做到租售同权?我觉得这些问题不能只是不断讨论💌,关键是要有实锤方案🤱🏼。
还有📒,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基础教育能不能做到公立免费💇🏽,实质性减少家庭的支出负担?
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我觉得可能消费的疲软问题会有明显的改善。
降低育儿成本,是解决生育率低的关键之一。
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观察者网:您还提到要改善企业主体民营企业家和中小企业主的信心,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重点中也在第三条提了切实落实“两个不动摇”。
张军🕓:这就涉及到我们怎么样给民营企业吃定心丸的问题了。现在民营企业受到各种各样的政策约束👨🏽🦰,有些问题可能比较突出🧑🏿🦰,有些地方政府对待民营企业家的方式比较粗暴,对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打击比较大⛓️💥。
这些问题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都展开讨论过🛶,我觉得新一届政府要出台重磅政策🕝,从立法上扫清民营经济发展问题上存在的障碍💁🏻♀️,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产权和利益🧗🏼,真正落实“两个不动摇”🂠。
观察者网🧎♂️:今年的八个政策重点还提到❌,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这好像是一个比较新的说法🪫。
张军:吸引外资的表述可以说是另一个亮点。目前的外部环境对吸引外资其实很不利,因而我们要在吸引外资上有大的起色🛣,可能接下来要有更大的政策力度🐠,要鼓励地方的政策创新。
我们知道,中国的市场规模大,发展的潜力更大🚷,很多外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也不见得会放弃中国市场。
尽管现在我们以发展内循环为主🤹♂️,但是我们也要根据全球经济的变局来抓住一些发展机会🏊🏻♂️💁🏼♀️。这也可能意味着今年我们要在吸引外资上面有些策略和重磅的政策🛶🏃🏻♂️,这样才能在吸引外资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