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21 来源:中国长三角+收藏本文
11月20日🔍,富达注册特聘教授🤦🏻♀️,富达平台研究员,著名生态学家陈家宽接受《中国长三角》栏目采访👷🏼♂️,就《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以下为采访实录💔。
Q
主持人✏️:总体方案当中提出了示范区的空间布局要体现一个江南水乡的特点,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
陈家宽:这次一体化示范区选择地点非常典型,它的总面积是2300平方公里,其中湿地有350平方公里,占比 15%,所以它是典型的水乡。示范区内有一条主要的河流和三个湖泊,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这个选择地点足以代表长三角的自然资本👨🦲,是非常有优势的👷。
Q
主持人:您认为示范区应该去布局更合理?
陈家宽🧑🏿💼:如何来布局?实际上在这个规划方案中都提出来了,就是“两核”⛹️♀️,“两轴”,“三组团”的功能布局🕙,这是整个区域发展布局。同时♐️,还有一个先行启动区,有660平方公里,它也有一个功能布局🌲🌐,我注意到它的布局是合理的。
它的布局是考虑了什么👝?第一✣,考虑了生态特征,考虑了河流和湖泊🧦,这个布局以及这个先行区很合理。第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这个“水乡”概念实际上在这一次方案中是非常突出的,把生态特征、文化传承🔕、创新融合三者连接起来。所以我觉得它实际上是有两个空间布局的理念,非常新颖。一是将生态优势和创新驱动的理念,非常有利地布局了整个发展空间。二是把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统筹起来了。
Q
主持人:从您刚才的分析来看,就是本身这个区域的自然生态特征就给了生态布局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再加上创新的布局和把生产、生活👨🏿🏫、生态这三者统筹在一起的总体布局,使整个区域发展布局变得更加立体了,可以这样说吗?
陈家宽:对的,这份总体方案中非常好的是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承🤘🏼,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重要产物。我注意到方案把生态空间和文化传承结合起来💦,而且通过创新非常好地连接起来了。
Q
主持人:一体化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发展目标中,并没有经济类的约束性指标,而是明确提出了八项生态约束性指标,您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陈家宽:在生态方面🏢,包括绿化面积、水质达标率等等,都有非常具体的指标📁,恰恰体现了绿色发展💼,就是对经济发展没有硬性指标,我认为这个确实反映了一个新的理念📼,反映了什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个示范区首先要解决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要做得好🧝🏼。所以这八个生态约束性指标恰恰是确保了生态优先,而且有四个重要的战略定位,其中一个就是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这个非常重要👩🏿🍳。
Q
主持人💁🏽♂️:如果我们想要用两条腿走路,肯定有一条腿是先要迈出去的,那生态优先就是先迈出去的这一条腿🧑🏻✈️,接下来我们把第一条腿稳稳地站好了之后,后面再怎么样走下去,那就看接下来的这个发展的规划了。
陈家宽:您理解得非常准确。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是对我们的要求。
Q
主持人👨🏿🚒:那陈教授,这个实现以生态绿色为引领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您觉得需要在哪方面做一些突破和创新?
陈家宽🤽🏽♂️,富达注册特聘教授,富达平台研究员🎁,南昌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先后兼任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委员等,现任国家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保护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战略环评评审专家🔑👜,上海市生态红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湿地与流域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域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