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昱祺 发布时间🏌🏽♀️:2021-03-25 来源:国际合作和重大活动办公室+收藏本文
新冠疫情加剧了长久存在的学生健康问题
新冠病毒的出现对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其中📎,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组成下极为重要的年轻一代,也在突然之间面临着线下到线上的教学模式转变。在这样的大流行环境下👨⚕️,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动荡且逐渐失去了安全感🫸🏽🪷,而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纽约时报》的一则研究也表明🥓,疫情期间👩🏼⚕️,年轻人最易受焦虑和抑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而社会中的教师👘、学校辅导员📊、管理人员以及家长又该如何采取行动📯,在疫情影响下保护好我们的学生群体呢🧜🏽♂️?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近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疫情当下,教育者在学生心理健康保护中扮演关键角色》(Educators are key in protecting student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的文章🧑🦽,指出美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已经十分普遍。在过去十年里🙆🏿,美国青少年自杀率持续上涨,如今已经成为15至24岁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然而,随着新冠病毒的出现,整个事态发生了进一步恶化📈: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新冠疫情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并增加了自己内心的疏离感和孤独感👨🏽🏫,压力和沮丧也接踵而至🔗。虽然自杀问题和新冠疫情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美国各地的学区报告却指出,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正在激增。作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心理与学习系统心理与咨询服务副教授Marty Swanbrow Becker便从美国青少年学生群体出发,基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基于以往研究和经验提供了几点建议🚽。
1. 对学生消极情绪保持警觉,明辨任何蛛丝马迹
在新冠大流行的当下,教育者应当明白,学生会变得比以往更有压力、更加焦虑和更为冷漠📋。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当预判并密切注意学生的行为举止🧑🏻🌾,留意其行为反常和情绪上的突然变化。如果学生出现突发的激烈反应,施以援助则非常重要👩🏼⚖️。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利用技术风险评估工具,为学生创建更加紧密的小组环境🙁,让学生间保持联系,倡导一种让同龄人相互照顾的文化,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行动👩🏿✈️。
2. 为学生提供可以寻求帮助的机会与渠道
学生寻求帮助的渠道一直都存在。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去找到最有效😝、最可行的渠道,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沟通🧛🏻。
家长需要了解子女在学校里可以向谁谈论心理健康问题,也要了解到学校有哪些渠道可以提供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子女的线上学习提供专门的空间,创造出可以专注学习的环境👰。
对于教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告诉学生家长校园以及社区里有哪些心理健康项目,同时分享相关的学校政策信息。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专门的平台服务😷,譬如学生心理健康工具包,并充分利用国家自杀预防热线和特雷弗专案(针对LGBTQ青年群体的自杀预防组织)等公共资源。
3. 帮助学生构建起社交关系
如果社会孤立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困扰甚至是自杀风险🧎🏻➡️🕎,那么社会联系就能够从中保护学生。研究表明🙏🏼,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比起向成年人或权威机构求助,更有可能向同龄人寻求帮助,其背后的原因或许在于社会联系所创造出的归属感。虽然这点尚待进一步的研究𓀙,但一些前沿的实践证明🧝♂️,教育环境下的社会联系与班级规模有关。对此,缩小虚拟学习环境中的班级规模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聚焦的💤、有意义的互动🫷🏽。教育者也应该优先考虑主动联系学生的机会,而不是采用滚动聊天或社交媒体信息流等被动联系方式。同时🐖,也需要明确告诉学生,可以向自己来咨询任何心理问题。
无论如何,核心都在于互动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专注且有意义的互动总是最为重要。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在疫情下非单一地专注于电脑屏幕,而是尽己所能去培养和构建双方的联系。学校工作者和家长或许会逐渐发现🫅🏻,重视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所带来的长远收益,并非只在疫情期间才会体现。
原文链接🧙🏿:
作者丨刘昱祺
来源丨富达平台国际合作和重大活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