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艺璇 嘉鼎任 发布时间:2022-10-05 来源:富达平台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摘要
联合国大会第77届会议于日前开幕🌟⚡️,本届会议将以“分水岭时刻:以变革方案应对相互交织的挑战”为主题🍾,重点关注在复杂危机交织的世界中如何凝聚全球解决方案以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可持续环境管理和安全。其中,美国总统乔·拜登于9月2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的讲话引发各方对美国外交政策新动向的关注。拜登此次发言主要表达了美方对俄乌战争的态度,明确表达了对俄方发起战争这一行为的谴责,以及美方对经济、气候🐻、能源等全球性议题的看法👷🏽♂️。此外,拜登的演讲也引发了各界讨论:美国对华关系是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意图重树美国全球领导形象
对于拜登此次在联大上的讲话,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等美国主流媒体传达出的信息是非常相似的👨🚒。这些媒体认为拜登在演讲中展示了他作为世界领袖的雄心👨🏿💻。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在9月26日发布了一篇名为“拜登在联合国的演讲体现了他作为正派世界领导人的形象”的文章💶。文章表示,“在经历一位拒绝建立联盟的总统的四年后,有一位总统愿意再次与世界接触,并充分展示美国优秀的国家气质,是令人欣慰的。”
在发言中,拜登强调“民主仍然是人类应对时代挑战的最佳机制。”华盛顿邮报方面认为这些观念更多是为了背后的政治需求而非概念本身存在,或两者兼而有之。相对于单纯地向其他国家传达“民主是更好的社会制度”这一观念🙍🏽♀️,讲话中一再强调“民主”更多是想达到团结其他普通国家的目的,从而实现其盟友间对俄乌冲突等目前棘手问题的态度上的统一。
华盛顿邮报方认为,对于一位强调“价值观”的总统来说,拜登的发言“塑造出一个准备接受不完美的盟友以维持大局面和平的形象”。这些举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作为遏制进攻性举动所做出的一些必要的妥协。
但也有观点认为,拜登的发言对美国的国际声誉和信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于9月21日发表的一篇涉及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针对24年大选发言的文章中认为,拜登的个人准则可以被概括为 “醒着👩🏻🍳,虚弱👨🏼🎤,且胡扯”(woke, weak and waffling)。他认为拜登过分软弱而无法领导美国,称此次发言“将世界上半数国家抹黑为美国的敌人”。
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于9月27日发表的一篇观点性文章中表示👨🏻🦯🧖🏽,此次演讲完全是在“耍花招”而不是去解决实质问题,并认为拜登错失了一个提升美国国际声誉的大好良机。其外交政策专家詹姆斯·卡拉法罗(James Carafano)则提出更加激进观点,认为拜登在联合国的演讲以及其观点是“跳梁小丑”。
美国总统拜登在77届联大发表讲话,图源🧑🏼🔬:ABC News
针对俄罗斯:强烈谴责与警告
拜登在此次演讲中花费大量篇幅“谴责俄罗斯对于乌克兰的入侵”✡︎,称美国对于乌克兰无论是经济或是政治立场上的支持一直以来都十分坚定🫳。随着普京隐晦地威胁要在乌克兰战争方面使用核武器👩🏽⚕️,拜登更是表示“美国不会被鲁莽的行为吓倒”。
在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吉迪恩·罗斯(Gideon Rose)对于美国支持乌克兰的分析中,支持乌克兰的外交措施可以让全部美国人受益🥲。
他在文章中表示,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21世纪的美国外交政策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支持乌克兰战争🏊🏼♂️,对内可以弥合当下美国党派分歧,对外可以宣扬美国外交政策、稳固美国世界地位,是一种双赢的外交措施。
此外,有媒体认为对于美国坚持支持乌克兰存在另一种解释:各方势力都明确自己不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彻底胜利者🍣,美方这种外交决策是因为介入战争的各个势力都在避免成为彻底的失败者💾。
美国针对俄乌问题的外交努力延续到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会晤⬆️。在9月2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布林肯再次“重申对俄罗斯无端对乌克兰开战的强烈谴责”。有外媒认为此举源于“美国方面不想看到中俄关系保持稳定”♻️🤾。南华早报于9月29日发表的一篇报道认为“中俄关系依然稳固”,这在美方看来可能难以接受。
全球气候问题是联合国大会中的存在的长期问题。尼日利亚总统穆罕默德·布哈里在大会中提出“乌克兰战争使解决此类长期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在讲话中,拜登提及一个宏伟的计划:美国将投入3690 亿美元于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不少外媒对此持有异议🕴🏻,表示这项投资计划大概率“打水漂”,认为这项计划除了让美国产生经济损失,并不能够解决在大层面上改善全球气候。
他们认为所有国家应该一起合作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美国方面的单打独斗🫐。The Carolina Journal 于9月2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更加明确讽刺这项计划“除了给美国人本身带来通货膨胀、能源贫困以及轮流停电的生活环境以外,并不能降低全球范围的二氧化碳排放,更不用说解决全球气候问题”。
此外,拜登还强调了“印太经济体系”(indo-pacific economic system)的概念,意图以“推进全球经济,共同解决气候问题”为理由❗️,拉拢太平洋地区小国。随后,在9月28日🅱️,拜登接待一众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参加为期两天的峰会👩🦽➡️。在峰会中,美方对于前者更加看重🧑🏼⚖️,而太平洋国家更重视于气候问题。
但是部分岛国领导人暗示,此次会晤或是美国强制小国站边的预兆。外媒认为🐫,拜登这类“拉帮结派”的行为或是为美国在未来和新型大国开展经济拉锯对抗做准备🫱🏻,希望可以在短期内遏制新兴大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的增长。
美国的全球经济合作体系建设也需要考虑新冠疫情、俄乌问题等引发的全球产业链危机,难以抛开中国🏌🏻。由于美国控制通胀的努力与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叠加,在9月29日新加坡的第九届米尔肯亚洲峰会上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也明确表示🫲🏿😤,美国并不想在经济上和中国完全割裂,但是美方仍然会与中方保持“活跃的”竞争关系。
隐而不提🧈:美国处理中美关系的新方式?
拜登在演讲中没有明确提及中国以及中美未来关系🤜🏿,甚至没有在发言中明确提及“北京”。以Politico为代表的美国媒体认为,拜登的此次发言旨在提升小国及中立国家对于美国的印象,通过这种比较来对中国“暗贬”🧜🏻♀️,以塑造美国的国家地位⚛️。“演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旁观国家以及小国对于中美关系问题的态度产生细微动摇”👋🏼。
这类观点认为拜登并没有忽略当下中国可能对于美国世界地位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他积极寻求其他方面势力对美国提供支持,并希望他们至少可以保持中立。
也有舆论持相反观点,阿肯色州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就对拜登的发言给予猛烈抨击。以科顿为代表的一方表示,拜登的演讲是对当下美国国际地位的“羞辱”。在National Review于9月2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科顿认为“拜登就像哈利波特小说中的一个害怕的孩子👨🏼✈️,不会说出伏地魔的名字,因为他害怕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认为发言会使其他国家质疑美国在世界范围的领导力。
而在王毅与布林肯9月22日的会面中,涉台问题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内容🤟🏿。王毅在会谈中明确提及台湾问题正在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威胁◽️↙️。但是白宫方面坚称其“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海峡时报》认为两人会谈主要围绕“遏制台湾的高度紧张局势”进行展开,相对于中美双方就台湾问题达成共识,此次对话的目的更偏向于缓和当下过于紧张的国际关系。
王毅与布林肯会谈。图源:WSJ
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会长、美国国务院前助理国务卿丹尼尔·罗素(Daniel Russel)认为:“在佩洛西访台引发动荡之后,布林肯先生和王先生的会面对于中美关系维系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对于11月即将到来的G20峰会来说”。很多媒体对于中美双方高级官员坦诚对话持类似观点🧎➡️,认为此次会面对于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但南华早报在9月24日一篇报道中对于此次会面的分析则持一种另外一种态度👶🏼,认为会面得出的“双方同意继续沟通”,“坦诚的、建设性的和重要的会话”等结论代表着此次会面中依然有较多分歧。中美关系的改善无法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